金正恩能打NBA吗?
上世纪九十年代,瑞士伯尔尼,在一个任何探测器都监测不到的房间里,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男孩正抱着篮球呼呼大睡。床头贴着公牛队的海报,枕边是他最近收到的91号罗德曼球衣。衣服刚到手,男孩就兴奋地穿上它拍照留念,刚洗出来的照片还没放进相册。
除了这栋楼里伪装成家长的寥寥数人,直到31年后,我们才通过美国媒体的爆料,看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和篮球的不解之缘。
最近,韩国媒体《朝鲜日报》又曝光了金正恩13岁时身穿篮球服、手捧奖杯的珍贵照片。
谁也不会想到,这份从小开始的热爱会随时间不断发酵,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散发出神奇的味道。
金正恩是个狂热的篮球爱好者,1994年,他以“朝鲜外交官儿子”的身份化名来到伯尔尼,在一所公立学校上学。虽然受到严密保护,金正恩本人也极少和外界来往,但他这三年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三国语言和滑雪,还猛猛过了一把篮球瘾。这一点也得到了瑞士同学的认可:“虽然他本人比较独来独往,但篮球打得相当不错,在校内很有竞争力。”
同一条街的邻居也表示,包括金正恩在内的四个孩子几乎每天都在打篮球:“我们都知道那里住着朝鲜大使馆的人,其中四个小孩身边总跟着几个时刻保持警惕的成年人,他们在户外打篮球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他们。”
金正恩对篮球的痴迷还得到了圈内人的佐证,据当时派驻瑞士照看金正恩的姨妈高容淑表示,金正恩异常痴迷篮球,晚上甚至会抱着篮球睡觉。他的姨夫李江透露得更详细——金正恩小时候是因为个子矮,才被母亲喊去打篮球的。结果意外发现自己擅长投篮,从此爱不释手,也因此长高了不少。
纯粹的爱好总是能激发出超常的活力,李江回忆道:“一到放假,金正恩就在球场上从早打到晚。我曾在金策工业综合大学打过篮球,但陪他打上一整天也实在够累的。”
作为长辈,李江一直向金正恩强调“体育要公平,要遵守规则”的理念。有一次双方各自带队,最终打了平手,金正恩直接表示“算我们输了。”似乎打篮球确实对他有所帮助。
不过李江还是不忘补刀:“金正恩不打篮球之后,好像长胖了。”
金正恩对篮球的热爱其实有迹可循,除了母亲想让他长身高之外,父亲金正日同样是资深篮球爱好者,父子俩都喜欢穿耐克、打篮球,也都是公牛队的球迷。冷战结束后,金正日甚至通过外交部向美国喊话,希望能邀请乔丹来朝鲜访问。
虽然乔丹本人拒绝了这一请求,但2000年,在朝美关系接近正常化的关口,时任美国国务卿还是把一颗乔丹亲签的篮球带到了朝鲜。
随美方一同访问朝鲜的理查森对此深有感触,他后来表示:“金正恩非常像他的父亲,他喜欢篮球,也喜欢文化交流。”
不过金正日所做的远不止这些,早在执政前,他就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和营养学理念训练运动员。正式接班后,出于对篮球的独到理解,他还在朝鲜本土推行过非常离谱的赛场新规。
1996年10月,金正日下达指令,要求各级政府和学校积极开展篮球运动,次年初,他发表《大力发展篮球运动》的文章,从球员培养、训练方法到推广措施,几乎无所不包。
同年,朝鲜篮协颁布新规:罚失和扣篮失败倒扣一分;球队累计11次违规(包括传接球失误、运球脱手、走步和三秒违例)后,每犯规一次就扣一分;引入24秒进攻时间;禁止区域联防。
单看这些条目已经很有创造力了,但最具革命性的还是这三条——最后两秒投篮算8分,三分空心算4分,同时增设4分线。
从这些颇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规则中,我们能大致猜到金正日的篮球理念,那就是减少失误、鼓励远投、加快比赛节奏、提升比赛悬念。如此看来,擅长科研的二代目已经摸到了小球体系的门槛。

可惜领先时代太多就是先烈,推行新规后,朝鲜各地给出的反馈并不理想,当时的朝鲜还处于苦难行军期,并不具备体育大练兵的基础,全国的篮球水平也没有因此改善,反而被新规带偏了路子。防守不如拼进攻,大家疯狂扔超远,仿佛在打NBA全明星赛(其实早在1984年,朝鲜的老大哥中国就率先试行过四分球规则,只不过没有增设四分线,而是从每场比赛投进的第5个三分球开始算四分,后来同样草草收场)。
1999年,朝鲜官方媒体放出风声,表示国际篮联的新规就是想让比赛更有观赏性和快节奏,这些目标和朝鲜自定规则的初衷是一致的,以后不用再延续这些自创的规则。
往后,朝鲜的篮球事业继续回归正统,金正恩也从瑞士回国,他不再打篮球,转而研究起了政治。可在金正恩继位后,他与篮球的缘分却在小时候的那件球衣上生根发芽,莫名结出了一朵奇妙的花。
2013年,丹尼斯-罗德曼应邀访问朝鲜,现在看来,这句话比“詹姆斯在人民日报刊登署名文章”还要引人注目。
罗德曼和金正恩坐在一起,观看了由三位哈林篮球队员和朝鲜国家队成员组织的友谊赛,比赛最终以110平圆满收尾。
虽然没有哪边喊出“算我们输了”这句话,但比赛本身并不重要,罗德曼的到访本身,他在推特上说自己要跳江南style、惊叹朝鲜人热爱篮球的文字直播,和他对金正恩说出的那句“你拥有一位终身的朋友”才重要。
虽然美国官方一直强调“罗德曼访朝只是他的个人立场”,欧美世界的舆论也忙不迭地抖搂他的各种抽象历史(身穿婚纱宣传自己的第一本书,躺在棺材里宣传自己的第二本书,诸如此类),罗德曼甚至收到了大量死亡威胁。但罗德曼至少收获了真实的友谊,他和金正恩一道骑马、闲逛、滑雪、在海边度假,罗德曼还当起了朝鲜篮球队的参谋。
在那年之后,罗德曼又去了5次朝鲜,亲眼见证了朝鲜的变化:“新建筑拔地而起,他正在大量建设新公寓楼和饭店,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公园、滑雪场,他在为朝鲜人民尽力。”
考虑到罗德曼的眼界和双方微妙的立场,他们几乎不谈论政治,但金正恩还是用罗德曼听得懂的方式巧妙传达了自己的态度:“金正恩对我说——我们不希望炸任何人,我们拥核是因为自己是个小国家,那是我们唯一能自卫的手段。在我看来,朝鲜不恨美国人,他们希望美国人民和政府理解这一点,也希望美国人遵守多年前达成的协议。”
美国记者大受震撼,随即暴风般地向他抛出诸多朝鲜负面新闻,试图让罗德曼幡然醒悟,可罗德曼早就对媒体脱敏:“我一生都被负面新闻缠绕,关于朝鲜,你随便说什么都有人信,媒体说金正恩杀了他的女友和姑父,但他们就在我身后。”
尽管媒体和大众只把这件事当乐子看,可当时的美国政坛还是有高人。无论罗德曼本人有多不靠谱,在那个关口,他都是双方交流的唯一节点。一个最不守规矩的篮球明星,和一个大众眼中最封闭的国家领导人谈笑风生,这本身就有丰富的信息量。而且罗德曼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在他初次访朝后不久,朝鲜就释放了韩裔美国人裴俊浩,后者公开承认“因为罗德曼的发声,媒体对我更关注了。”
不知道金正恩如何看待儿时的偶像,罗德曼可能真的动了情,2018年,金正恩和特朗普在新加坡历史性地会面,作为两位领导人的共同好友,罗德曼连夜奔赴新加坡,头顶MAGA棒球帽,在CNN记者面前激动地擦着泪水:“这是伟大的一天,我亲眼见证了这一刻,太开心了。”
很难想象这三位朋友在一起会聊什么,但早在罗德曼初次访朝的时候,特朗普就在节目中称赞罗德曼的义举,还邀请罗德曼参加他的真人秀节目《明星学徒》。意犹未尽的他又在推特上直言:“罗德曼会比现任美国驻朝大使做得更好。”似乎忘了美国当时——直到现在——也没有驻朝大使。
但在特朗普看来,你自己去朝鲜可以,拉上朋友一起去就越界了。一年后,特朗普在推特上吐槽:“罗德曼说我会和他一起访问朝鲜,他要么是喝醉了,要么是嗑药了,还好我在节目中把他干掉了。”罗德曼被淘汰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拼错了特朗普夫人的名字,被直接炒了鱿鱼。
不过第二天的特朗普总会和第一天的自己做切割,到了2015年,特朗普准备选总统的时候,他又开始蹭罗德曼访朝的热度了:“感谢你罗德曼,是时候让美国再次伟大了!希望你做得不错!”他的秘书还专门给罗德曼打了电话:“特朗普为你感到骄傲,他说谢谢你。”
罗德曼也很懂事,他公开支持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还说自己早就联系了奥巴马,结果这哥们直接没搭理他,可谓是深谙拉踩之道。
其实奥巴马不是没想过“大球推动更大球”的外交策略,早在罗德曼访朝的前一年,奥巴马就召集专家讨论过改善美朝关系的办法,当时有一位叫诺兰的专家提议,让史蒂夫-科尔去朝鲜,和金正恩一起打篮球。科尔也是公牛王朝的重要成员,还在中东生活过一段时间,理论上是完美的候选人。
可惜奥巴马没有通过这个提议,科尔在知情后也震撼万分:“我的天呐,太搞笑了。”最后还是让罗德曼占据先机,成了美朝历史上最有个性的非官方大使。
从现实角度来看,金正恩圆了自己小时候的梦,让曾经的偶像变成了如今的朋友,通过罗德曼传递出了积极信号,在无形中软化了朝美关系,无疑下了一手妙棋。
但金正恩和罗德曼的关系确实非比寻常,甚至金正恩女儿金主爱的存在,也是罗德曼在2013年一手爆料出来的:“他们给她起名叫Ju-Ae,我抱了这个孩子,也和李雪主女士进行了交谈,金正恩是个好爸爸,他有个美好的家庭。”
时光飞逝,金主爱从罗德曼的怀里走上了九三大阅兵的观礼台,金正恩证明了自己确实是地表最强八零后,特朗普也在闪避紫蛋后回归总统宝座,但三个人再也回不到从前。
就在新加坡历史级会面后一年,美国海豹突击队就潜入朝鲜试图监控金正恩,任务暴露后还残忍杀害无辜渔民,这桩丑闻直到2025年才由《纽约时报》抖出来。
特朗普虽然立刻表态“我对此不知情”,但事已至此,是非曲直早已无心过问,从2019年开始,罗德曼再没访问过朝鲜,两国关系也离正常化越来越远。虽然篮球依然是罗德曼和金正恩之间的纽带,但说到底只是一颗橙红色的皮革制品,在残酷的政治和现实面前,分量还是太轻了些。
多年后,当金正恩在政治博弈的间隙,刷到罗德曼的抽象新事迹,他或许会想起在伯尔尼终日打篮球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