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谈总比不谈好,但鲁比奥和美国已经在东盟大失人心

据央视的最新消息,当地时间7月1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实现首次会晤, 可以说这场备受瞩目的外交互动是在中美关系处于高度不确定之际的一次重要试探。
这也是鲁比奥自2025年初接替布林肯出任美国国务卿以来,与中国外长的首次面对面会谈(今年一月两人曾进行了电话会谈)。此次会面安排在东盟外长系列会议期间,标志着中美在战略竞争格局中仍愿保持最低限度的外交接触与战略沟通—— 比完全切断沟通管道要强一些。
美联社甚至将其称为“一次高风险的会晤” ,因为中美之间在贸易、安全以及俄乌冲突等问题上的紧张局势加剧。

其实吉隆坡成为中美外交沟通的重要舞台绝非偶然,东盟长期是中美两国外交博弈的前线,而此次会议在区域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冲击、乌克兰战争持续拉锯的背景下举行,使得这场会晤更具全球关注度。
会晤前夕,美国政府刚刚对东盟各国宣布加征关税,同时还表示将继续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特朗普更宣称将重新评估“美亚贸易架构”,引发亚洲国家集体警惕。
王毅外长则在多个场合公开表态,指出美国这是搞经济胁迫和地缘霸凌,强调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形式的压力。
因此, 此时鲁比奥巡访亚太让人觉得很矛盾,一方面美国对亚太国家开征高额关税,另一方面又希望亚太国家能在地缘博弈中继续支持美国,以实现“对中国的围堵”。
又比如在与王毅会面之前,鲁比奥还见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拉夫罗夫当面表达了对美国政府近期态度的不满,而紧接着鲁比奥与我方会谈时又老生常谈“对俄制裁”问题。
我们简单捋一下会发现,鲁比奥的逻辑是这样的:
要俄罗斯和美国合作,离间中俄关系;要中国制裁俄罗斯,但又要围堵中国;要东盟支持美国,又对东盟加征关税......
总之,好处必须全给美国,同时美国不会给俄罗斯、中国、东盟任何好处。 所以鲁比奥,或者美国外交政策正陷入这如此荒诞的矛盾之中。

据外媒透露,贸易问题成为会谈主轴之一,鲁比奥以特朗普政府“经济国家主义”为核心框架,强调重新平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是美方必须执行的战略任务。他重申美方将对数千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新一轮高关税,并将审查在东盟地区的中国投资项目。
据悉此举令东盟各国惴惴不安, 按照英国《卫报》的说法,如果查出“转口贸易”,那么美国将对转口贸易关税再提高一倍。

卫报的相关报道
讽刺的是鲁比奥同时大言不惭地表示:我想说的是,(加征关税后)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关税税率实际上将优于世界其他国家。
新加坡尤索夫·伊沙克研究所(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访问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奥尔森表示,鲁比奥“ 试图让东南亚伙伴放心,美国继续致力于该地区以及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关系,而所有证据都指向相反的方向。 ”
“ 东盟部长们会礼貌和尊重地接待他,但不太可能从根本上被他所说的任何话所说服 ,”奥尔森补充道。
王毅外长则不点名地批评道,“某些国家”滥用关税不仅损人不利己,更严重扰乱全球供应链,对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家造成系统性伤害。王毅外长在会见柬埔寨副首相时明确指出, 中国不会接受“关起门来搞脱钩”的做法,也不可能在所谓“条件谈判”下让步。
除了贸易问题,俄乌战争及中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预计也是鲁比奥重点施压的方向。
自2024年底俄军在哈尔科夫发动大规模反攻以来,美国对中国是否暗中支持俄罗斯军工体系产生越来越多怀疑。尽管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中国军援俄罗斯,但美国仍然拿着这个“莫须有”作为借口。
在与拉夫罗夫谈崩了之后,外媒称在会谈中直接表示,美方不会容忍中国对俄罗斯提供任何可能延长战争的支援。而王毅外长则坚决否认这一说法, 重申中国始终秉持政治解决、劝和促谈的立场,反对单边制裁和集团对抗。
另外鲁比奥希望借着东盟平台,在此大肆炒作南海问题。

自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军在南海与黄海的军舰活动明显增加,同时中方也加强了在南沙和西沙群岛的常态化巡航。
据悉, 鲁比奥会在会中提出中国在南海“军事化”的行为对地区构成“实质威胁” 。他故意忽视最早是美国派遣军舰、飞机进入中国近海挑衅在先,破坏区域和平稳定的始作俑者恰恰是美国。
一些外媒认为,中美在南海的矛盾,已不仅是海域控制权之争,更关乎对国际海洋秩序的话语权与解释权的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在鲁比奥此次亚洲之行中,他除了与王毅会谈,也先后访问了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等国,并积极推动“印太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的升级,意图在印太构建一个“以美为中心的同盟链条”以牵制中国。
而中国则通过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构建“南南合作”网络来构筑反制机制。 这种“结构性竞争”态势使得中美会谈更多呈现“沟通而不合作、降温但不缓和”的特征。
不过,实话实说,此次会议还是有一定意义,在中美关系高度紧张之际,双方能够在多边平台下恢复面对面对话机制,无疑为两国关系止跌提供了“最低保障”。
虽然中美对各个议题分歧依旧,甚至可以说很难在任何重大议题上达成一致,但至少在形式上展示了两个大国维护沟通渠道的意愿。 这对于避免误判与误操作、管控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也为未来中美高层可能重启战略对话机制预留空间。
此外,王毅与鲁比奥的这次交锋也向区域国家释放信号。对于处在中美竞争夹缝中的东盟国家而言,他们显然更希望看到中美对话,而非对抗。例如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表示,“我们不希望任何国家主导,也不希望被主导”。
但我们还是要强调的是, 中国并不寻求主导别人,想要主导别国的是谁显而易见。 鲁比奥刚到吉隆坡时就是放言: 我们绝不会抛弃东盟 。这种将他国视为自己“势力范围”的言论明显带有旧殖民主义色彩,这就和前不久特朗普对待非洲各国领导人那盛气凌人的态度一样。
说到底,美国还是那个霸权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