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森回开拓者报到,发现球队老板换人了?

作者:大赢家编辑部 日期:2025.08.19

在凯尔特人和湖人分别卖出61亿和100亿美元的天价后,波特兰开拓者队也随之易主,并且被卖出了高达40亿美元的好价码——中国球员杨瀚森还没有代表开拓者正式征战新赛季,结果球队就有了新变化。

原老板保罗·艾伦去世了7年,妹妹乔迪·艾伦更关心房地产和电影,和所有家族式管理层一样,亲自操盘的一代目去世,对篮球不感冒的二代们更倾向于卖队套现。开拓者刚在5月份官宣卖队,就引来了德州金融家保罗·邓顿的目光。当地时间8月14日,双方初步达成了42亿美元的收购协议。绿油油的美钞从白纸黑字里喷涌而出,短短六年内,NBA迎来了第十位新老板。

这次卖队的金额虽然没有湖凯豪门那么多,但对艾伦家族来说,这笔交易依然是血赚。1988年,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用7000万美元买下开拓者队,如今翻了整整57倍,年化收益12%,堪比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

而且艾伦家族还精准踩住了球队市值的高点。2022年,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联合道奇队老板,准备用20多亿的报价收购开拓者。对当时的乔迪来说,这份报价于情于理都非常到位——《福布斯》给21-22赛季开拓者的估值是21亿美元,奈特自己就是波特兰人,耐克总部也设在波特兰,可谓是老乡见老乡,现金塞满箱。但乔迪婉拒了这份诚意报价,短短三年后,就等来了天价转播新合同、联盟新一轮扩军,和NBA球队市值的暴涨。

对新老板邓顿来说,这笔钱也不算离谱,他不是独自付费,而是带着一个财团集体投资。而且邓顿和保罗·艾伦类似,都是擅长体育投资的职业玩家。邓顿出生于纽约,虽然在德州长大,却有着老家华尔街的金融思维。他大学就专攻经济学,毕业后开了个餐馆试试水,随后创立了汽车融资公司,从此走上金融和投资之路。

邓顿的大手遍及德州的医疗、汽车和房地产行业,2017年,他开始涉足体育圈,收购了NFL卡罗莱那飓风队的股份,并在四年内逐渐成为飓风队的唯一老板。邓顿一掌握股份大头,就开始撤换高管和教练组,刚到2019年,就让飓风队时隔10年重返季后赛,并一鼓作气杀进了东部决赛。在2021年邓顿掌握全部股份后,他立刻大刀阔斧地调整球队阵容,效果立竿见影——斩获队史最高的常规赛胜场纪录,首次夺得大都会分区冠军。

邓顿对飓风队的改造相当成功,第一炮打响后,他的野心不减,又在2019年宣布将给橄榄球小联盟AAF狠狠注入2.5亿美元,帮助这个成立不到一年的新联赛渡过了财务危机。但没过两个月,邓顿突然暂停了对AAF的投资(原因是NFL球员协会不愿意共享球员),可怜的小联盟,刚刚开赛就被救命恩人反手砍断了大动脉。

在橄榄球界兴风作浪之后,邓顿又把资本的大手伸向了新兴的匹克球领域(在形似羽毛球场地用大号乒乓球拍打小型网球,巧妙避开了三项运动的固有缺点)。他在2021年底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匹克球零售网站,还投资整合了匹克球职业巡回赛(PPA)、线上教学和电商平台,甚至邀请马克·库班作为旗下联盟的首任球队老板,一时间在圈内风头无两。

可这只是他下的第一步棋,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还没两个月,邓顿正式宣布,与美国职业匹克球联盟(MLP)合并。如此突然的速度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在匹克球这条发展迅速的新赛道上,邓顿绕开了两大联盟可能出现的内卷风险,直接快进到了合作共赢的阶段。

可以看到,邓顿不像快船老板鲍尔默,凭一腔热爱每年坚持买买买,也不像太阳老板伊什比亚,无脑梭哈球队未来。他更像走一步看三步的职业大棋党,感觉有利益马上押注,感觉不对劲立刻止损。邓顿治下的开拓者有望像飓风队那样迎来新的繁荣,再不济,也能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下限,毕竟40亿的损不是谁都有魄力止的。

短短六年间,NBA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球队换了新老板,每一笔交易都让原来的老板大赚特赚,就连眼光奇差的乔丹,都在2023年把黄蜂队卖出30亿美元的高价,赚了近10倍。更不用说普罗霍洛夫投资2亿买篮网,9年后在蔡老板身上赚到33亿了。别看雄鹿老板抱怨“一边赢球一边赔钱”的声音有多大,去年他光是卖出10%的股权就值4亿美刀,而十年前整支雄鹿的收购价也才5.5亿。

不知不觉,北美四大联盟球队已经成了投资界最有价值的标的。无论我们有多讨厌萧华的操作,都不得不承认,从球员到老板,他让这个产业的所有人都在赚钱。互联网的兴起和电视的式微并未影响到联盟分毫,甚至让它两头吃,地方有线电视网络依然在给球队送钱,流媒体平台上赶着和NBA合作,更不用说联盟和ESPN、亚马逊等巨头签下的11年760亿天价合同了。

而随着2018年博彩合法化、联盟允许私募和主权财富基金抱团投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蠢蠢欲动,希望在NBA日渐扩张的新蛋糕上分一点奶油。当需求远大于供给,球队市值自然成了卖方市场,像美股一样蹭蹭往上涨。

可如此密集的球队交易,聪明的原老板们自然也看到了疯狂背后的隐患——全球经济都日趋下行,偏偏球队市值在短期内暴涨,不趁这大好机会卖在高点,像巴菲特那样把现金攒在手里,难保过几年盛极而衰。

另一方面,家族式运营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把球队卖给更专业的主理人团队,或许是无心体育的“队二代”们的最优解。整个巴斯家族只有珍妮·巴斯还想留住球队,但在百亿补贴面前,她还是做出了更明智的选择。马克·库班也有这部分考量:“我不确定我那三个还没20岁的孩子是否愿意接受球队,如果他们不愿意的话,那我的遗产规划就是个噩梦。”于是他把独行侠的大部分股权卖出了35亿的高价。

当然,库班卖队后还想保留话语权,结果被新老板和尼克·哈里森暗度陈仓,东契奇被交易的那一刻,库班还在网上跟人激情键政,就是后话了。

而且NBA愈加严格的奢侈税政策直接打消了老板们组银河战舰的念头,眼看要破2亿的球队薪资单,超过一美元要罚七美元的超额奢侈税,这些都是挂在高额市值另一端的沉重砝码。

不过谁会考虑得那么远呢?NBA说到底还是商业联盟,从球员到球队都是待价而沽。不少老板只买了八九年就高价转手,买家和卖家擦肩而过,默默互道一声傻X。不管球队估值如何暴涨,只要有故事可编,有未来可幻想,就永远有人为此买单。在这个年代,信心,确实如黄金般宝贵。

阅读 6.9万